关闭

举报

  • 提交
    首页 > 头条热点 > 正文
    购物车
    0

    乡村振兴的首要问题是村庄的分类与归宿问题

    信息发布者:张欢欢
    2019-06-23 19:54:35   转载
    就地城镇化问题,是乡村振兴中最重大的课题,但未能提到重要的位置。我们开展县域乡村振兴的规划业务过程中,发现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,就是村庄的分类与归宿问题!是拆、并、扩、改,是发展为特色小镇,是建设为建制镇?01、就地城镇化,乡村振兴中最重大的课题尚未受到高度关注
    自然村落来自与传统农耕社会的就近农业生产的需要,是几千年文明传承下来的聚落结构。乡村振兴的现代化本质,首先要面对村庄的未来!而村庄的未来,又离不开产业的发展,离不开适度规模化的聚集要求。
    一句话,产居融合下的适度规模化聚集,引导出中国特色的就地城镇化之路。
    如何引导乡村产业发展,如何结合产业形成产局融合发展,如何提升基础设施水平,如何保证公共服务设施水平,在可继续的产业振兴支撑下,适度规模化聚集与公平及均等化社会服务,成为了乡村振兴规划的难题,也是乡村振兴真实有效推进的关键!
    现有的建制镇、乡、行政村、自然村的结构,不能满足就地城镇化的规划与发展要求,国家相关的法律法规与政策文件,还远远不能满足乡村振兴就地城镇化的规划编制与实践落地要求。
    因此,我们必须去探索,不仅要突破现有的城镇村三级结构的限制,最重要的,是以市场为资源配置的核心,以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为基础,以基础设施建设的集约化和合理化为前提,充分结合现代农业产业园区、特色小镇、乡村综合体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等各类创新型产业聚集、产居聚集模式,引导乡村振兴的空间布局。
    伴随乡村振兴的深入实践,乡村只能从有限规模的人口聚集和有限规模的小农经济,向适度规模的农业经济发展,并在此基础上形成适度规模的人口聚集和适度规模的城镇化聚集。如何在适度规模发展下解决人口、产业、环境协调发展,这就是就地城镇化问题,这也是乡村振兴有效推动的关键问题。
    乡村振兴是中国特色的乡村城镇化进程,也可以说是不平衡不充分发展面向的机遇,是乡村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。乡村振兴引导下的就地城镇化是乡村现代化发展的必然结果。
    就地城镇化要求推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,释放农业农村资源价值,引导城市消费下乡,城市资本下乡,城市人才下乡、城市人口下乡,形成以城带农的新格局,实现城乡统筹下的创新发展。
    乡村振兴战略,是村庄的演变和聚集的加速器,是就地城镇化最有力的推动!
    未来,村庄将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引领下呈现多样化的演变模式。
    生存环境恶劣并难以改善的、“空心村”等不适宜居住的村庄将实现村庄搬迁撤并;产业基础良好的村庄通过扩大村庄规模,在原有规模基础改造提升,激活产业、优化环境,最终实现村庄的行政升级;城市周边的村庄,通过城乡融合发展,逐渐实现就地城镇化。02、就地城镇化发展逻辑
    乡村振兴的本质就是乡村现代化,在现代化要求下,乡村振兴规划理念要基于全域国土空间规划,全域型的国土空间规划关键在于产居融合和就地城镇化。
    基于国土规划架构,就地城镇化要覆盖除了中心镇和核心产业园区之外的所有区域。
    这些区域中的生态空间、海洋空间、耕地空间、居住空间,以及与乡村产业发展结合的乡、镇、村,还有这些乡村的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设施等,构成了乡村发展的就地城镇化内容和结构。
    在新的乡村振兴规划下,在新的国土空间规划结构下,应该形成乡村振兴下就地城镇化的新格局。
    乡村发展涉及镇、村、产业园区、产业聚集区、村民居住区等各种功能空间的整合,就地城镇化就是在这些空间整合的基础上,形成产居融合和适度规模下的现代化发展结构。
    这个结构与城市与大型产业园区之间形成呼应和配套,城市与乡村之间的交通枢纽、物流配套等基础设施,为乡村发展带来要素供给,从而构成了就地城镇化的支持体系。
    在基础设施支持体系下,就地城镇化涉及到拆村并点,居住与产业相互呼应,将分散、零散、传统、落后的乡村发展为现代化、适度规模化和适度集约化原则下的新型功能空间,乡镇村落聚集形成集镇和建制镇,从而导入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,完善区域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,这就形成了乡村振兴下的就地城镇化发展逻辑。
    打赏捐赠
    0
    !我要举报这篇文章
    声明 本文由村网通注册会员上传并发布,村网通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。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,不代表村网通立场。本文如涉及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在24小时内予以删除!